水稻专用肥施用方式对杂交稻产量和生理的影响

    • 摘要: 合理施肥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。采用裂区设计,以水稻专用肥(底肥)为主区、返青尿素肥(追肥)为副区,研究施肥方式对杂交水稻全两优681 产量和生理过程的影响。结果表明:随着底肥施氮量的增加,水稻产量逐渐增加,底肥750 kg/hm2+ 返青尿素肥75 kg/hm2 处理产量最高,为9 356 kg/hm2;肥力水平高的处理,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平高,其中高肥处理(750 kg/hm2)水稻的SPAD 值最高;施肥方式对分蘖中期植株的SOD 活性影响较大,其中施肥方式N0T1(底肥300 kg/hm2+ 追肥75 kg/hm2)、N2T0(底肥600 kg/hm2)、N3T0(底肥750 kg/hm2)的SOD 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;分蘖中期施肥水平较高的植株CAT活性相对较高,而幼穗分化期低肥处理植株的CAT 活性较高;分蘖中期水稻MDA 含量与肥力水平呈负相关,低肥处理(300 kg/hm2)水稻的MDA 含量显著高于较高肥力处理(600 kg/hm2)水稻;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,低肥处理(300 kg/hm2)水稻的MDA 含量显著高于高肥处理(750 kg/hm2)水稻;在成熟期,底肥450kg/hm2 处理的水稻MDA 含量最高,底肥600 kg/hm2 处理的水稻MDA 含量最低。水稻品种全两优681 随着底肥和追肥的增加,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平高,生理酶活性处于适宜状态,产量较高。

       

    /

    返回文章
    返回